听过这样一个故事。有个人整天都很不开心,很担心自己患上了抑郁症,于是他去看医生。医生在听了他的陈述之后,给他开了一个药方。药方上写着:去探望一个每天都很开心的朋友,早中晚各一次。几个月后,年轻人高兴地跑回来找医生表示感谢。医生笑着说:“要让自己开心,就要和一个甜的人在一起。有什么药能比身边人的良*影响更有疗效呢?”人生实苦,更得和甜的
我妈有一个同事,跟我妈差不多年纪,五十多岁,至今依然独身。“你说这个人怪不怪,这么大年纪了还不找个伴。”我妈谈起这位阿姨的时候,眉头紧蹙:“不过这个年纪了,也很难找了。”后来有次在超市里,我恰好碰见她在挑菜,才发现她与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完全不同。她有一种优雅的气质,五十多岁的她比同龄人看起来年轻一些。她的肤色明亮
我是从大学毕业后,一个人租住一个一居室,才深刻体会到物质守恒定律的。比如,进门地上掉的那一根头发,如果不捡,一星期后,它便还在那里;而门口堆的快递包装盒,如果不扔,双十一后,它就会越来越多。而以前在家时,地上的头发会自动消失,快递也会自动归位,尽管我知道那是属于妈妈的魔法,但终归没有现实的教育来得直接。很多事情,是一个人住后才知道的。一个人住,你需要安排好自
韩剧《请回答1988》里,女主角德善有四个青梅竹马的好玩伴,其中外冷内热的正焕和围棋国手阿泽都很喜欢她。相比起生活自理能力为零且少言寡语的阿泽,正焕则是从一出场就自带男主光环。跟德善斗嘴的是他,陪德善赴约的是他,离德善最近的是他,最先喜欢德善的是他。两人的甜蜜中带着一点情侣惯常的别扭,我一边看一边跟室友说:“按照相爱相杀的标配,最后德善应该是跟正
首饰里的基本款,钻石耳钉算一个。属于经典永不过时,还可以传给下一代的投资。小时候看妈妈每天戴一对小小的钻石耳钉,就掰着手指算什么时候能“继承”它。然而妈妈对那对耳钉的爱一直没有褪色,还屡次在我虎视眈眈时警告我:这对耳钉我自己会一直戴的!所以我暗暗下决心要自己买一对。毕业第一年领到了第一笔年终奖,去香港逛街时我就去了周大福,想买一对钻石
财经作家吴晓波,以着作《大败局》《激荡三十年》而闻名。2008年,为了配合改革开放三十周年,第一财经计划将吴晓波的书《激荡三十年》拍摄成纪录片。为保证拍摄的成功,节目组请了一位曾经在央视工作过的人来做策划,这个人的名字叫:罗振宇。那是吴晓波和罗振宇第一次相识,当时已经成名的吴晓波,对眼前这个胖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,直到接下来发生的事,才让他另眼相看。纪录片
幼年时的暑假热得树叶又绿又亮,我在庞老头家里待着。中学的升学结果已经确定。出去玩吧,顶着七月炎夏凶残的太阳,人都要脱皮。在家待着太无聊,简直像坐牢。我母亲说,得了,要不你去庞老师那儿上补习班吧。庞老师当了一辈子中学老师,退休了好多年,在家也闲不住,摆了六七张单人课桌,只收附近的小孩子,提前教点儿东西。问题是,谁想放假了学几何背单词?庞老头看我们无精打采,就给
五十多年前,刘启泉大学毕业后进入部队,其间荣获二等功。但家人对他当的什么兵却不清楚,每次问起时,刘启泉都支支吾吾的。刘启泉的二等功受奖证书上,“主要事迹”栏一片空白,家人诧异地问:“部队为啥给你二等功?”“我站岗放哨,工作突出啊!”对于刘启泉的回答,家人很是质疑,但知道从刘启泉口里问不出
我是陕北人,清涧县,家是农民家庭,父母现在还在农村种地。小时候,家里人口很多,弟兄姊妹八个,那时候农村不计划生育。家里很穷,我是老大,七岁时家里不能养活我,把我寄养给另一个家庭。童年最深刻的印象是饥饿,父亲是一个字不识的农民,*格很软弱,活得很窝囊,过的完全是被抛弃的生活。别人家的孩子把你打一顿,回来后希望得到家里人的支持,但得到的是他们再打一顿,不要惹事。
有两个美国青年,一个叫曼狄诺,一个叫克里斯。曼狄诺是一个敢于冒风险的人,而克里斯则是一个保守的人。一天,曼狄诺找到克里斯,说因为自己的资金不够,想跟他合伙养几百只鸡,开一个养鸡场。克里斯问:“有风险吗?”曼狄诺说:“当然有风险,成功率大约是百分之五十吧。”克里斯一听,连连摇头,说:“只有百分之五十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