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在烟火里的深情守望
时间:2025-07-17 17:36
阅读数:5人阅读
灶台上的晨昏
老屋的厨房总在黎明前苏醒。母亲掀开锅盖的刹那,白雾裹着米香漫过窗棂,像一缕未及散去的梦。铁锅与炉灶相碰的脆响里,父亲总要先往灶膛添把柴,火星噼啪炸开时,他布满裂痕的手掌便稳稳托住铁勺,将滚烫的油泼向案板上切好的葱段。 油星溅起的瞬间,母亲会笑着往灶台边挪半步。她总说灶膛火旺,日子才过得有奔头。那些被柴火熏黑的陶罐里,腌着秋天的萝卜,晒着初夏的梅干,发酵的酸香在雨季里愈发绵长。父亲总在灶前支起小木凳,给母亲递上搪瓷缸,杯底沉着几粒枸杞,热气氤氲中,他总把母亲鬓角的碎发别到耳后。围裙上的时光
母亲系着褪色的蓝布围裙,在案板前将面团揉成月光。面团在掌心舒展的弧度,恰似父亲弯腰锄地的剪影。擀面杖滚过案板的声响,与父亲耕田时牛铃的清越遥相呼应。当饺子皮在指间流转,母亲总会把一枚硬币包进某个褶皱里,说是给守岁的人添福气。 灶膛里的火苗忽明忽暗,映着母亲眼角的细纹。她总说灶膛火旺,日子才过得踏实。父亲把揉好的面团拍成薄饼,母亲用竹签在饼面戳出梅花状的孔洞。当面饼在铁锅上鼓起泡泡,父亲便往灶膛添把松枝,火光里飘着母亲哼唱的童谣,像极了记忆中老槐树上的流萤。锅碗里的烟火
除夕夜的油锅最是热闹。母亲将裹着面糊的鱼块投入滚油,滋啦声里溅起细碎的星火。父亲守在灶台边,用长柄漏勺反复翻动,鱼皮变得金黄酥脆时,他总要把最完整的块儿夹进母亲的青花瓷盘。案板上的饺子在蒸汽中氤氲,父亲包出的褶子像极了母亲颈间的珍珠项链。 当最后一道菜肴端上桌,母亲总要先盛碗热汤递给父亲。汤匙碰着碗沿的叮当声,与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应和。父亲把剥好的糖蒜推给母亲,母亲却执意要分他一半,两个影子在门廊下交叠,像极了小时候围坐在油灯下,听祖母讲那些关于灶王爷的传说。柴火堆里的记忆
如今老屋的烟囱不再冒烟,父亲仍固执地守着那口铁锅。他总说灶膛火最懂人心,能把日子煨出最醇厚的香。母亲走后,他总在黄昏时分坐在灶前,往火堆里添把新柴,火星迸溅的瞬间,仿佛看见母亲在雾气中向他招手。 那些被岁月磨出包浆的陶罐,仍静静立在墙角。父亲用棉布擦拭着罐身,灰尘在光束里起舞。他忽然想起母亲总把腌菜罐摆在窗台,说这样阳光能照进生活的褶皱里。此刻灶膛的余温尚未散尽,父亲摸出铁盒里那枚包着红布的硬币,轻轻放在供桌上的青瓷碗里。永不熄灭的暖
月光爬上老屋的窗棂时,父亲总会站在灶前发呆。他望着灶膛里渐渐熄灭的火星,仿佛看见母亲在烟雾中回眸。那些被柴火熏黑的陶罐,那些包着硬币的饺子,那些在锅碗瓢盆间流转的晨昏,都化作心底最温暖的火焰。 如今他学会了用电磁炉,却总在深夜偷偷点燃灶膛。火星明明灭灭间,他仿佛又听见母亲哼唱的童谣。那些藏在烟火里的深情守望,早已化作血脉里的温度,在每个寂静的夜晚,轻轻叩响时光的门环。上一篇:真诚:人际关系的黏合剂
下一篇: 沟通:人际交往的桥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