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嘉庆年间,在胶东陆家庄有个人叫陆全。陆全自幼父母双亡,成年后由于家境贫寒讨不上老婆,年近而立还是光棍儿一条。这天,陆全碰上了一件烦心事,又无处诉说,干脆就来个借酒浇愁。他到村里的杂货铺买来白酒,就着咸菜,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下去,喝完后不等酒劲儿上来倒头就睡。陆全一觉睡到日上三竿,醒来后觉得脖子有些不舒服,用手一摸,竟然摸到一个肉球!他大吃一惊,赶紧找来镜
雨夜命案明朝年间,京城名捕马洛在外查案。这天,天色已晚,马洛正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匆匆赶路,不料忽然电闪雷鸣、大雨倾盆。马洛一路狂奔,好不容易才看到一座庙,就赶紧跑了进去。庙里漆黑一团,马洛借着闪电之光,才隐约看清屋内正中是个神坛,神坛上供着一尊神像。那神像虽着朝服王帽,但长着两只长耳朵和一张三瓣嘴,赫然是兔头人身的模样,忽明忽灭的闪电之下,让人觉得十分诡异。
陈廷敬是清朝的一名重臣,曾做过康熙的老师。陈廷敬老家在山西皇城村,陈氏庄园深受朝廷庇佑,一连几代,都是紫气缭绕,人丁兴旺。转眼到了乾隆这一朝。这年八月十六日,乾隆从江南回京,在路上,忽然想起已故的陈廷敬,寻思道:“这陈廷敬是一代名相,但是陈氏庄园到底是什么模样,还未曾见过。”于是,他吩咐随从,转道去山西皇城村。到了陈氏庄园,乾隆怎么也
道光年间,18岁的马翠娥含泪埋葬了染病过世的爹娘,在投奔亲戚的途中,晕倒在自贡自流井的路边。打铁铺的学徒林大福刚好路过,把她救回了家。林母见翠娥长相不俗,两个年轻人又年岁相当,便做主给他们操办了婚事。翠娥感激林大福的救命之恩,而她的一手好厨艺,也让林家母子高兴地合不拢嘴。那时,很多盐商大量捐钱给官府,导致破产,私盐便有了市场,凿井器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。林大福
民国时期,庸城就甚是热闹。各种手艺匠样样精通,各种小吃都称一绝。今天要说的是钱三扣的担子面。担子面也算得上是庸城的一个绝活儿,更是一个纯手工活儿。人坐到很粗的竹杠子上使劲儿压,那叫真功夫,压出来的面精丝好,口感截然不同,十分好吃。钱三扣家住沿河街,精瘦矮小,挑起面摊担活像个武大郎。每天有很多老人拿着碗沿街等候他。可为什么叫钱三扣?因为他姓钱,有时扣面扣哨子,
选择宽容朱佑樘知道,自己能来到这个世界已属不易,更别说坐上皇位。他与父亲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一次见面,发生在朱佑樘六岁的时候。那一年,朱见深年过三十。一天,太监张敏为他梳头,他敏感地看到了自己的白头发,哀叹一把年纪了还没儿子,以后这大好江山怎么传下去呢?张敏伏地叩头,说:“皇上有子。”然后,一个六岁的毛孩(胎发披地)神奇地出现在朱见深面前
救命榜明朝宣德年间,一天,长安县贴出了一张榜文,引来众人围观。榜文写道:本县首富刘老爷,身染奇病,今出榜求医,凡能妙手回春者,无论三教九流、身份尊卑,一律重赏良田百亩,黄金千两。榜文贴出三月有余,却无人揭榜。原来这刘老爷染的病很怪,几乎是命悬一线,鬼门关前来回打转。他不惜重金聘请了诸多名医,都未能见效,刘老爷一怒之下,大打出手,重伤了好几个名医,如今谁还敢再
清咸丰、同治年间,东乡城郊东北角的何家、朗家、丁家分别出了三个人物:一位是清官何向宸,曾在安徽舒城当县令,后因灭蝗积劳成疾,英年早逝;一位是蛮子黄祥清,独自一人跟太平军死拼,结果血洒坪里村附近的相公殿;这第三位就是丁家村的败家子丁四。丁家地处交通要道,是珀玕铺、小浆铺通往东乡县城的唯一通道。这里地势平坦,土地丰腴。丁四家早在丁四曾祖那辈就积累了不少财富,仅良
有个瓜农种了一片西瓜,瓜秧长到一尺多长的时候,他忽然看见地边上自己长出来的一棵西瓜秧,一天一个样,瓜秧长得异常粗,头一天开了两朵花,第二天长出两个西瓜,小的像瓢那么大,大的像盆那么大。过了些日子,这两个西瓜长玄了,小的像锅,大的像碾砣。大伙儿都来看这两个西瓜,有的要出大价钱买,瓜农也舍不得卖。这事儿被县官知道了,带着几个衙役来到瓜地,一看果然如此,便对瓜农说
慈禧太后六十大寿那年,后宫王公公奉大总管李莲英之命,来到南阳知府的官邸,说是为给老佛爷祝寿,点着名要一副独山玉手串。慈禧太后大权在握,连光绪皇帝都得听她的,南阳知府觉得这是升官发财的大好机会。肥水不流外人田,他决定把这桩生意交给自家亲戚,并立刻差人把这个从事玉雕行业的亲戚请到官邸。知府千叮咛万嘱咐,珠子一定要用上好的独山玉,串联珠子的线也不能含糊,总之一句话